柳子戏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山东
编号:Ⅳ―43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亦称北调子、糠窝子,流行于山东、河南、江苏北部、河北南部、安徽北部的广大地区。它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因其主要的说唱曲调“柳子”通俗易懂,影响较大,故被称作柳子戏。柳子在清代中叶盛极一时,曾与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合称为“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柳子戏主要由俗曲和柳子两部分构成,俗曲部分比重较大,现存曲牌一百余支,曲调一般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昆调、转调等。俗曲以三弦、横笛、笙等乐器伴奏,演唱时可用“挂叙”的方法,在长短句中插入大段七字句或十字句的唱词,以适应表现的需要。其音乐风格委婉动听,能够表现复杂细腻的心理情感。柳子属板式变化体,用通俗的七字句演唱,而以三弦和笙伴奏,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柳子戏在发展过程中还吸收了高腔、青阳腔、乱弹、昆曲、罗罗腔、皮簧等剧种的唱腔、表演和剧目,以三弦为主奏乐器,同时辅以笙笛。有人用“九腔十八调”来形容柳子戏腔调的丰富多彩,可谓恰如其分。
柳子戏现存的传统剧目有两百多出,其代表剧目包括《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白兔记》、《金锁记》、《玩会跳船》、《抱妆盒》、《燕青打擂》、《打登州》、《鞭打芦花》、《锯大缸》等。柳子戏脚色分工较为细致,生行包括净面文生、架子生、袖生、武生、白胡老生等,旦行包括青衣、红衣、闺门旦、老旦等,净行包括红净、黑脸等,丑行包括文丑、武丑等。其表演以粗犷豪放为特色,极受地方观众欢迎。
柳子戏中容纳了明清以来盛行的各种古老声腔,保存有曲牌六百多支,在中国北方戏曲及元代散曲的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已只剩下号称“天下第一团”的山东省柳子剧团一家还在支撑着“东柳”的门面,对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