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号子
蜿蜒流淌在上海城乡那条母亲河,叫做黄浦江;黄浦江沿岸连通内河与外海长41公里、有7个装卸区的这片土地叫做上海港;上海港区那无数汉子在肩扛手拉大小货物时发出的声音叫做码头号子。搬运出号子,渊源溯远古。鲁迅先生也以“吭唷吭唷派”之说强调劳动产生原始歌声的哲理。
码头号子以人力搬运号子为主流,因不同搬运方式而分肩运、扛运两大类。肩运作业类号子又细分为搭肩号子、肩运号子和堆装号子。扛运作业类号子可细分为扛棒号子、单抬号子和扁担号子三种。
上海港码头号子音乐因其近乎于劳动呼喊,旋律比较单一,多鸣哼,少实词,男声领唱,一领众和,阳刚高亢,形成其本质上的简易性和质朴性。
上海港码头号子音乐因其演唱者来源于五方杂处,号子风格流派纷呈,又凸现其音乐元素的色彩性和多样性
上海港码头号子音乐因其发生在我国工业都市和沿海最大港口,其演唱环境、音乐内涵、文化背景使之有别于内地风味,有别于农业号子、建筑号子,因此又显示器号子类音乐遗产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1843年上海港开埠以来,这号子声声见证着百年港区的变迁史,协同着工人的步伐,号子声声最早把这独特的民歌风吹到过往船只各国船员的耳边
1934年,人民音乐家聂耳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他所创作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中脍炙人口的《码头工人歌》,就是汲取码头号子素材的结晶。
解放以来,政府部门一直关注着这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1956年5月,码头号子搬上了舞台,曾受当年文化部领导的首肯。1961年,全港区举办码头号子汇演,一百多老工人、19个流派、108首号子的动人场面通过上海新闻界各大报纸留下历史的记载。此后,无论是63年港区文工团的巡回演出,64年号子演唱队全国比赛,还是74年出版发行的连环画《号子嘹亮》,都是在给这颗璀璨明珠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