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歌
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桐城歌---民间文学史家关德栋曰:“《桐城歌》是起于安徽桐城地方的一种曲调,以后流布于吴语地区,所以清乾隆九年(1744)刊《万花小曲》收有一曲人于《吴歌》类。”黄梅戏史论家陆洪非先生也说:“安徽的《桐城歌》也是很早就传到黄梅(湖北――引者按)一带。”因此,“起于安徽桐城地方的”《桐城歌》非局囿于桐城一隅,是借安庆传递,向“吴语地区”、“黄梅一带”等更大空间扩散,以及外地歌谣源源融入安庆沿江开放共融的文化品貌。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中,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景伯,明浙江秀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人。著有《清权堂集》、《敝帚轩剩语》三卷、《顾曲杂言》一卷、《飞凫语略》一卷,《秦玺始末》一卷)论述了嘉靖时流行的“桐城歌”发展过程,提供了明代桐城歌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桐城歌,起源应上溯至唐以前的历史时期。 到了明代,桐城歌开始编印成书,《明代杂曲集》里采集桐城歌25首。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山歌》辟专卷“桐城时兴歌”,录桐城歌 24首,并谓之:“乡俚传诵”。桐城歌,起源于“桐城派”的故乡――安徽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民间歌谣之一种。桐城民间文学类有“鞭打芦花、孔雀东南飞、桐城歌、六尺巷传说、徽州民谣、徽州楹联匾额”等6项;民间音乐类有“五河民歌、皖西大别山民歌、寿州锣鼓、金寨古碑丝弦锣鼓、繁昌民歌、铜陵牛歌、贵池民歌、石台唱曲、九华山佛教音乐、潜山弹腔。著名辞赋家---锡东刀客说:“桐城歌,是民间文化向辞赋进化的惟一特殊文化现象。”。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