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清遗址
中文名称: 班清遗址
英文名称: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国家: 泰国
所属洲: 亚洲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班清遗址位于泰国的乌隆地区,是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诸多遗址中广为人知的一处,也是研究的最为彻底的一个遗址。然而,它只是组成班清文化传统众多遗址中的一个。这种传统已经扩展到周边的许多地区,如乌隆地区、 沙功那空地区、 那空拍侬地区和孔敬地区,其覆盖面积达49,000 多平方公里,而班清本身有可能是这种文化相对重要的一个中心。
在班清发现的早期黑色雕刻陶器有点象马来亚、菲律宾和东南亚其他地区发现的早期黑色雕刻陶器。皮科克等人在1978年宣称,其后的着色陶器与中国甘肃东部仰韶地区的绘画陶器有惊人的相似性,虽然二者前后相差几千年的时间。他们认为这种相似性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周朝的戟出现在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11年,有人在班清附近发现了它,戟的发现至少成为泰国东北部和中国进行直接或间接贸易的证据。由于陶器种类繁多,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呵叻地区的古代制陶者作出的陶器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许多陶器虽然经历了好几代,却依然保持完整,所以仅凭简单的类型创建年代表是不可靠的。
根据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葬物,怀特于1982年使用的年代序列表中将班清遗址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划分特征是在一个突出位置上摆放的成年和青少年的葬物,当时婴儿一般都葬在坛子里。这些墓地一般都伴有墓穴祭品,如在头部或足部放置的罐,偶尔会有珠宝和其他的日常用品。一些成人被埋葬在一个构造复杂的低矮位置。最早时期的墓穴祭品的特征是足部有底线的陶器在肩部有着雕刻的装饰图案。后来,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他种类的陶器变得更加普遍,包括没有足部的陶器,有着密集的雕刻图案。大约在同一时间,人们发现了婴儿的葬坛。后来,边缘整齐的大口陶器和高颈陶器也相继被发现。在早期的晚些时候,出现频率更高的球状陶器特征是“在肩部经常有雕刻的图案和画”。
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特征是经常呈仰卧状或者伸出坟墓。但是在这个时期用作葬礼的陶器是破碎的,而不是完整的埋葬在头部或者足部。新类型的陶器的出现包括形态各异的龙骨陶器,有些陶器有着雕刻和着色的图案,有的陶器有着白色龙骨,有的龙骨的脉管镶嵌着厚厚的红边。
晚期(大约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尸体仍然埋葬在仰卧的位置。用作祭品的陶器不再象中世纪那样呈破碎状,而是完整的放在尸体之上。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精心绘制的红色黄色错杂的陶器成为墓礼上的常用祭品。这段时期的其它陶器还包括有红色图案的红陶器和红色的磨光陶器。各个时期的班清遗址物品中都发现了陶器的丝线标志,同时还发现早期时代的青铜艺术品也是葬品,尽管在中期和晚期青铜艺术品的应用还很明显地并不普遍,但作为脚镯、手镯的青铜艺术品还是很普遍的。铁制葬品大约在中期公元前1000年出现,尽管这种原料一直被用来制作很多物品,但是在晚期这种铁制葬品消失了。
泰国呵叻高原上的古代制陶者生产的陶器形式和装饰模式的多种多样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5年的班清史前文化专论中,金尤迪将绘制的脉线划分出50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形式,而未经绘制的脉线划分出98种不同的类型,为班清的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摇摆压印、丝线标志和雕刻图案是早期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术。在早期的后半叶,手工绘制简单的线条图案日益盛行。球状的陶器有的有美丽的短花边,有的在下部有着特征性的丝线标志,有的在肩部有着红色的画和雕刻的图案,这些都出现在早期的末期。尽管丝线标志和雕刻的陶器贯穿了整个班清时代,但是其它的形式、装饰模式和精致程度最早还是出现于中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更大的陶器容量和更小的陶瓷厚度,丝线标志和雕刻也变得更加精细了。在班清中期葬品中发现了龙骨形的陶器。由于中期的陶器葬品习惯上在入墓时都被打碎了。因此学者们只能依据特定的技术来探知这些陶器的原始形式。晚期的陶器普遍用红色蒙在黄色上面,有着鲜明的手工设计特色。这些给人印象深刻的组合中,主要有卷轴形的、涡旋形的、S卷形的、同心圆形的等等。简单的、磨光的、没有绘制图案的陶器在晚期也普遍得到制作。
评价
班清被视为东南亚发掘地区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是人类文化、社会、科技进化现象的中心。这处遗址反映了当地在农业耕作、金属器制造及使用方面的情况。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