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道教音乐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7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时配合使用的音乐。早期道教科仪中的道教音乐资料现存较少,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寇谦之所得的云中音诵,即“华夏颂”、“步虚声”,是道教音乐较早的书面记载。唐代道教因受帝王的推崇,道教音乐也受到重视,高宗曾令乐工制作道调。玄宗不但诏道士、大臣广制道曲,还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自教道士“步虚声韵”。唐代道教音乐在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西域音乐以及佛教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提高。到北宋时,则产生了道教音乐的曲谱集《玉音法事》,其中共记录从唐代传至宋代的道教音乐曲谱50首,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一本道教音乐的声乐曲谱集(现存的是明代道藏的版本,宋代版本已佚)。但该谱采用的曲线记谱法,至今尚未能确译其音调。南宋时,道教音乐在民间广泛流传。据《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卷五十七记载,当时的道教音乐对于声乐形式和器乐形式的运用已经比较讲究悦耳动听。明代的道教音乐,由于洪武七年(1374)道门科仪去繁就简,更加规范和统一,而且又有新的发展,进入了定型时期。此时出现的道教音乐谱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采用传统的工尺记谱法记谱,共记录道曲14首。另据《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及《圣母孔雀明王经》等有关道教音乐的记载,明代道教音乐既有承袭唐、宋、元三代之旧乐,又有吸收南北曲音乐的新制道曲,甚至连民间音乐如“清江引”、“一定金”、“采茶歌”等曲调皆为道教音乐所吸收。清初叶梦珠辑《阅世编》卷九中谓道教法事“引商刻羽,合乐笙歌,竟同优戏”。以上说明古时道教音乐已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近代道教音乐,基本上承袭明代以来的音乐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江南及南方诸省中,看道场欣赏道教音乐,是农民文化生活中的盛事。

     道教音乐是一种具有中国地方音乐特点的宗教音乐,其表现是:①同一法事中的同一曲调,各地的行腔、旋律装饰(加花)都带有本地地方音乐特点而各有区别。②同一法事中的同一首词,各地选用本地音调配曲,各不相同。道教音乐到底受到多少种地方音乐的影响,现在尚无确切的统计。

  道教音乐的诵唱和乐器伴奉,均由道士担任,在斋醮中使用的音乐有独唱(通常由高功、都讲担任)、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等场面,而声乐形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音乐以法事情节需要,组合串连各种颂、赞、步虚、偈等道曲。法事不同,音乐的组合也随之变化。经过1000余年斋醮科仪的传承发展以及长期以来吸收民间音乐的养料,道教音乐愈益丰富,并且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地方特点。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