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柳腔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7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柳腔是一个较古老的地方剧种,源于青岛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始于清朝中期,从山东境内广泛流传的"本肘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后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哨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后因溜字不雅,改为“柳腔”。 从此,柳腔作为一个剧种,登上了即墨的大众舞台,即墨也因之称为“柳腔之乡”。后来,柳腔戏逐渐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于30年代传入青岛市区,深受妇女和老人喜爱。

     

     柳腔初期的演唱形式非常简单,所用的乐器也只有一只手锣,一只手鼓和一支竹板。剧目内容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故事,对白运用即墨方言,曲调有欢调、悲调、垛板、慢板、数板、南锣、娃娃腔等板式。唱腔委婉细腻,优美流畅,语言风趣生动,表演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在"四弦胡琴儿"悠扬悦耳曲调的伴奏下,加上柳腔特有的向上翻高8度或6度的尾音"勾勾腔",听来真是余音袅袅、绕梁三匝,令几代家乡父老为其痴迷。 



     经过不断的发展,柳腔演出剧目相当丰富,共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主要传统剧目有"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和"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玉杯记、金簪记、风筝记、钥匙记、丝兰记、火龙记)等。柳腔以演出剧情曲折的唱工戏为主,包括悲剧、喜剧、闹剧等。20世纪20年代开始,柳腔受其他剧种的影响,与当地民间武术结合,也开始演武戏,出现了刀马旦、武生等行当,逐步形成了程式化的武打套路。其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行。

 

     建国后,柳腔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即墨县于1956年成立了专业的“即墨柳腔剧团”。1992年,即墨市柳腔剧团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天下第一团”称号;2004年,即墨市被授予山东省“民间柳腔戏艺术之乡”称号。柳腔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扬名全国,为青岛人民赢得了殊荣,被誉为“胶东之花”,是失而不能复得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