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徐州梆子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7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江苏梆子 系山东梆子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方言土语结合,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俗称大戏,亦名梆子戏、徐州梆子,而后来由于清朝时期在沛县与其他剧种的交融汇合,故以沛县为主流,又称沛县梆子。 



     明末清初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形成山东梆子。山东梆子艺人主要活动鲁西南、鲁南和苏北地区,徐州群众对山东梆子异常喜爱,邀请了许多山东梆子艺人定居徐州受徒传艺,久而形成具有徐州本地特色的“徐州梆子”。建国后成立了徐州市梆子剧团,后收归江苏省属,“徐州梆子”于是定名为江苏梆子,市梆子剧团也该名为“江苏省梆子剧团”。至今江苏省梆子剧团的部分演员,仍然是从山东省内的山东梆子剧团聘请而去的。 



     江苏梆子的演唱风格,既硬重又轻柔,男腔尤多花腔,袭用山东梆子唱腔方法演唱,悦耳动听,故生脚戏,特别是“黑红花脸”的剧目较多。其代表剧目为“四大征”(《薛礼征东》、《樊梨花征西》、《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四大铡”(《铡赵王》、《铡美案》、《铡郭嵩》、《铡郭槐》)及“老十八本”、“新十八本”等,这些剧目多采用“武戏文唱”的形式,以大段唱腔来塑造人物,推进剧情。脚色行当分3大类15行,表演除“四功五法”外,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杂耍特技,如“漱牙”、“爬杆”、“活腮”、“滚棚”、“吊辫子”、“鸡蛋簸米”等。20世纪30年代,江苏梆子逐步进入徐州等城市,有时与京剧同台演出,服装、化妆、道具、文武场面及唱腔都受到京剧不同程度的影响。 



     民国26年(1937年)冬,丰县李寨乡马路口科班30多人,投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组成“丰县流动剧团”,演出《汉奸反正》、《岳飞》等新戏,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民国29年后,剧团接受武装,既演戏又打仗,起过积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河南梆子艺人流入徐州地区搭班演出,其中女演员居多,因而丰富了江苏梆子中的旦脚戏。江苏梆子还引进了河南梆子唱腔中的[祥符调]、[豫东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州及其所辖的丰县、沛县、邳县和铜山、睢宁各县均组织了江苏梆子的专业剧团,60年代前期,各级江苏梆子剧团上山下乡演出成风,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板车剧团”、“咱们的剧团”。江苏梆子除在省内演出外,也赴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巡回演出。近阶段,江苏梆子挖掘出260多出传统戏,其中整理改编上演的剧目有《胭脂》、《小秃闹房》、《太君发兵》、《审诰命》等;创作的新戏有历史戏《风波忠魂》、现代戏《三个队长》等。由于《打焦赞》、《八姐盗刀》等戏的不断上演,武旦遂成为旦行中的新成员,同时,黑红脸戏日趋减少,而文武小生、青衣花旦、丑脚戏却逐渐增加。 



     1976年后,江苏梆子戏获得新的生机,古装戏《八姐游春》、《公主夺夫》,现代戏《银杏坡》、《青春泪》均受到好评,新编古装戏《华山情仇》参加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获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奖等六项奖励。江苏梆子戏青年演员张虹、燕凌先后获得第九届和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