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古代四大技艺:琴棋书画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古人常用“弈”专指围棋。现见于史录的我国第一位棋手是战国初期的弈秋。围棋在形式上虽只有黑白之分,但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辩证思维。
围棋在原始社会时,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围棋的棋子从汉魏时期方形,演变到唐宋时期的圆形。棋盘也经历了从十、十三、十五、十七直到今天的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
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随着围棋高手辈出,出现了有关围棋的著作,其中包括:《弈旨》(著名史学家班固作)、《棋势》、《棋图》、《棋品》、《棋经》等。至唐代,下围棋渐渐成为了高雅娱乐活动,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平民百姓,都不乏围棋爱好者。并出现了围棋官职--“棋待诏”,官阶九品,统称为“翰林”。玄宗时的王积薪总结出围棋理论《十诀》一书。宋代刘仲甫的《棋诀》一书,不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是围棋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宋元时期出现了三部影响后世的名著:《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玄玄集》。明清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名棋手的高超棋艺及重要棋书理论的带动,促成围棋终于迎来高潮发展阶段。其代表人物为过百龄。
解放前,棋坛寥落,江河日下,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的,围棋被列为体育竞赛项目。改革开放后,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围棋的普及和提高有了空前的发展。中日围棋擂台赛、应氏杯、春兰杯等一些世界级重大围棋比赛应运而生。随着围棋运动的普及,造就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围棋高手。围棋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