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与之相伴,中国的陶瓷生产也日渐衰退,但在整体衰退的同时,却出现了几个闪光的亮点。如光绪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新粉彩、浅绛彩,宣统时期的青花瓷,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醴陵釉下五彩瓷也是在这个时候烧制成功的。历史上的彩瓷工艺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基本方法。釉上彩是明朝宣德时期发明的。这时的彩瓷有青花单彩、青花双彩和青花多彩等几种。用两次烧制的方法烧制多彩瓷,是中国也是世界彩瓷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釉下彩在明朝宣德之前,只烧成了釉下单彩或三彩而无法烧成釉下五彩。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的烧制成功,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由于釉下彩瓷的色彩隐于釉下,既特别鲜亮有不易磨损,虽历经百年仍鲜艳如新。当年醴陵釉彩瓷以其洁白如玉的胎质和柔和艳丽的彩绘,不仅驰名中外,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流瓷器,而且足以和景德镇最好的彩瓷分庭抗礼。笔者就有一件光绪年间烧成的醴陵釉下彩瓷笔筒,虽经百年,却仍然光彩照人靓丽如新。
醴陵处于湘东,清初广东人在醴陵山发现瓷土,创设瓷场。由于沩山瓷土质地较好,开采又易,几年之内,醴陵瓷业有了相当的规模。从清初到光绪中期,醴陵瓷业产量很大,供不应求。但工艺落后,所产瓷器都是日用土瓷。
1905年清政府官员熊希龄赴日本考察,见到了日本的釉下彩瓷,其艳丽的色彩使熊希龄非常喜爱,便萌发了在中国烧造釉下五彩的念头。
次年,清政府批准熊希龄呈文,拨库银一万八千两,后又召集商贾,在醴陵创办了湖南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瓷业公司聘请的彩绘艺人中,多为湘地书画名家,加上瓷业学堂速成班毕业的一批学员,还请了景德镇烧瓷艺人和日本瓷匠作知道。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08年光绪去世之前,烧制出色彩缤纷、晶莹润泽、清雅明丽的中国釉下五彩瓷。清宣统二年,南洋劝业日报曾发表过一篇评论醴陵釉下五彩的文章,其曰:“前年春,偶游湘中,见该省所出釉下花瓷者,不仅青、红两种,且千门万类,各尽其长,不禁惊奇叫绝……其色泽之鲜明、绘画之精致,更较前进步,且多新发明。紫色、黑色两种及釉下刷花,犹觉枝枝叶叶、秀色可餐,把玩之余,令人不思释手。”自1909年至1915年,醴陵釉下彩瓷先后四次参加国内、国际赛会,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均获得金牌奖。对醴陵釉下新瓷取得的成功,当时举国若狂,各地来醴陵贩瓷者络绎不绝,风靡一时。
清亡后,军阀混战,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仅仅出现20年的醴陵釉下彩瓷,自此开始停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于20世纪50年代,经前辈艺人吴寿祺主持,醴陵釉下彩瓷得以恢复生产。釉彩品种、绘画工艺题材内容等,均远远超过清末民初水平。现在醴陵釉下彩瓷,已经有100多种不同色相的色彩用于釉下装饰。工艺成熟使醴陵釉下五彩能够表现多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瓷画。
1958年春夏之交,醴陵陶瓷研究所为中央领导同志烧制称为“胜利杯”的带盖茶杯60件;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烧制两批共600套主席台用杯。
釉下五彩瓷有的瓷书称为“釉下花瓷”,它的制作方法是将彩绘纹饰画在瓷胎上,然后施一层光亮的釉,经过一次高温烧制而成。烧制方法简便,还可提高生产率,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简明陶瓷辞典》一书说釉下五彩采用“三烧制”,即先以800℃低温烧成素胎,然后进行彩绘,为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等挥发,再以同样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此说法可供参考。
釉下五彩的特点是:瓷器的胎质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釉面滑润,光彩雅丽,瓷画面富有日本艺术品风格。釉下五彩首先保护了纹饰不受外界的磨损,日用品在使用时还减少了彩中铅的毒害,因此釉下五彩的问世,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这种新式瓷画在1907-1912年间,曾参加过国内南洋劝业会和国外巴拿马、意大利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荣誉奖章。据1911年4月6日的《时报》报导,该公司产品“极精良”,“形式花样无一不玲珑轻巧”,“名声日隆”,“销额骤增至数十倍”。故宫博物院所藏湖南瓷业公司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多为立体的陈设品,如琵琶式尊、镂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纹瓶、菊花纹瓶。瓶底青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或“湖南制造”等,也有无款者。综观装饰方法以釉下彩绘为主,同时加以镂雕,用料彩加绘辅助纹饰。釉下五彩画面采用中国水墨技法,同时吸收西洋画法,注意光线明暗和投影,透视感较强,色彩柔和淡雅,每件釉下五彩瓷器的画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宣统釉下五彩镂空花卉瓶 瓶底青花书写“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十二字,是釉下五彩瓷中一件特殊制品,模仿传统套瓶式样。套瓶是以在镂空瓶内套装一小瓶而得名,通过镂空瓶的镂花空隙可见内瓶的装饰。套瓶于明代龙泉窑首创,后来清乾隆年间继续制作,并有了新发展,制作出能转动的内瓶即所谓的转心瓶。此件宣统时期的套瓶,从腹部花叶间镂空处,可见内瓶所绘的山石花草和螃蟹,极为生动有趣,设计结构上也比较巧妙。瓶的劲部釉下彩绘为陶渊明爱菊。画面主题为一盆菊花,一人物在树旁赏菊,旁立一书童,远处有山水树木做陪衬,描绘文人行乐的情景。腹部用圆雕、镂空、线刻等方法,镂雕大小菊花数朵,花卉凸起,有的盛开,有的半开。综观瓶体画面赏菊与雕菊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统一的美感,并展示了清末新的造瓷技艺。
宣统釉下五彩山水瓶 瓶底青花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十二字。此瓶通体釉下彩绘山水图,描绘远处峰峦层层,湖面明净,近处岸坡参差,树木葱郁,小桥人家,一派江南轻柔润泽的景致。画面色彩素雅,犹如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绘画技法采用远近物象大小对比的方法,人画的极小,反衬山川的空阔、深邃和巨大。同时兼用西洋画的透视法,画面有较强的立体感,是一件具有很高绘画水平的新式瓷器。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