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扬琴
中国四川曲种。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于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 。至光绪时已有艺人100多名 ,并分为南会 、北会两派。南派行腔华丽,细腻柔美;北派工稳豪放,长于叙事。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学唱,称为堂派 。30年代进入兴盛期,造就了李德才等一批名家。扬琴票友在考订词本、钻研唱腔上也作出了贡献。四川扬琴唱腔分大调和越调两类,前者属板式变化体;后者为曲牌联套体,唱腔优美,韵味浓郁。它与川剧关系密切,川剧将扬琴唱腔作为练习唱功的基础课。扬琴为主奏乐器,与京胡、三弦合称三大件,又与碗碗琴、鼓板合称五方。传统演出形式一般为数人坐唱,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各行脚色。传统曲目丰富 , 清末戏曲作家黄吉安写本尤为人称道 。 新编曲目有《江姐在狱中》《春到杨柳坝》等。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