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贝叶经制作技艺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8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法。之所以称为“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用贝叶制作而成的贝叶经本里而得名。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定的经书和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事象三个方面。



  贝叶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内容除小乘佛教经典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在东南亚各国,还有用缅甸文、泰文等拼写的巴利文贝叶经。



      贝叶文化的成文经本,主要有叶质形和纸质形两种样式。



  叶质形一类是真正的贝叶经,傣语称“坦兰”。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簪子刻写在经过特制的贝叶片上,其规格有每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等四种,傣语分别称“兰戏”、“兰哈”、“兰贺”、“兰别”。以前三种规格的贝叶经本最为普遍。



  纸质形一类是指绵纸经书,傣语称为“薄嘎腊沙”。它是用野蕨杆削成的蕨笔蘸墨写在绵纸本上而成。其规格有宽面页式和连折叠式两种,其中以宽面页式最为普遍。



      贝叶经的制作,需要经过三道工序:

    一、取贝叶。从贝叶树上砍下页片,用锋利的刀将贝叶一片一片修割整齐,三至五片卷成一卷捆好,放入锅中煮。煮时要加酸角或柠檬,使贝叶表面上的皮脱落。一般要煮半天,直到贝叶变成淡绿白色,才从锅里取出来,拿到河边用细沙子搓洗干净,然后将贝叶压平晒干,收起来让它通一段时间的风后,再订成匣。



  二、制匣。制作贝叶经匣有专用的两片木匣为标准。木匣长约一市尺半,宽约四寸,距木匣两端约半市尺处各钻一个小孔,把一片片晒干压平经过透风处理的贝叶紧紧夹在两片木匣中间,两头用绳子绑紧,然后用专门的钉子沿木匣两边的小孔将贝叶钻通,再穿上搓好的线绳,按五百至六百片贝叶订为一匣。订好后用刀轻轻把贝叶匣修光滑,并用专制的墨线弓,按照刻写格式,把墨线轻轻打在贝叶上,留待以后刻写。



  三、刻写。最初是用小尖刀沿着打好的墨线把傣文刻写在贝叶上。后来觉得用刀刻写又慢又费力,才改用铁簪子刻写。刻写好以后,用植物果油掺锅底的黑烟,涂于刻好字的贝叶上,再用湿布擦拭一道,贝叶上的字迹就清晰显现。刻写好的经书装订成册后,在四周边沿涂上一层金粉或红、黑漆加以保护和装饰。



  贝叶经本做工精细,规格统一,由于经本四边都涂上一层彩漆,抹上金粉,因而给人一种精湛、古朴、大方、美观之感。因它是用铁簪将文字刻写在贝叶上,并涂以颜料,不但字迹清晰,而且擦不掉抹不去。由于贝叶经过水煮等工艺特殊处理,可以防虫、防水、防变形,经久耐用。这也是贝叶经可以保存几百年上千年的原因。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