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8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徽派建筑”是徽商文化范畴的遗存。经商者一般做事斤斤计较,买地皮造房子经济实惠,因此导致建筑规模不大、天井狭小、没有大厅的最终效果。但是他们有钱,跑码头见多识广,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所以会不惜金钱搞砖雕、搞木雕装饰,因为他们知晓这不仅有现实的居住空间效果,而且对子孙后代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徽派建筑”的山墙,好像一挂书画横幅、一面屏风,所以俗称为“屏风墙”。粗看一个样,但实在的区别是一个像马头似飞如跃壮志凌云,一个像屏风舒展有余源远流长。当年我设计黄宾虹公园,其艺术馆的外墙,是马头墙与屏风墙的结合。为什么?因为黄宾虹出生在“马头墙”的金华,而他祖籍却是“屏风墙”的徽州。所以我不偏不倚,将两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 

     徽州民居通常一个单元只有四五间房子,如果后套一院,也不过八九个房间,建筑规模、单元占地只有婺派民居一半,而且户型结构也完全不同。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徽州独特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 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徽州地区原为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防止瘴疠之 气,古越人宅居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汉魏以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士族多次大 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 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主要形式为“楼上厅”, 楼上厅室轩敞,作为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保留了古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为 解决通风采光问题,中原民居的“四合院”形式又逐步演变成适应险恶山区环境的、既 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天井”是房屋和房屋或围墙围合而成的露天空地,徽州 民居大多设有“天井”,“天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天井的设计使得屋内有 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与徽州的经商传统也有很大关系。按风水理论,水 为财之源,经商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聚集屋面雨水,名曰“四水归明堂”,以图财不 外流的吉利。徽州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房屋易遭火灾,为避免火势蔓延,又产生 了“马头墙”。“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在居宅两端墙顶砌筑的高出屋面的山墙 ,用于防风、防火。“马头墙”的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 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因形似马头,故称“ 马头墙”。粉墙黛瓦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又一重要特征。

  造型个性化是形成建筑视觉美感和独特风格的基础,是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1]。早期 徽派建筑形式的形成,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居民文化交融产物。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 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为回报故土和光宗耀祖,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 ,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 ,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巨大变化。徽州商人“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具有较 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宅居建筑中注入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 个性化审美追求,促使徽派民居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具有功能的实 用性,而且蕴含着丰富审美文化内涵。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