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渔民开洋、谢洋节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8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开洋节”。每年传统捕大黄鱼季节开始,都要在妈祖娘娘庙等庙宇举行 “开洋节” 祭祀仪式。“开洋节”的祭祀时间在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三之间,必须选择在每天涨潮时分,希望财源随潮滚滚而来。主祭人去庙里祭祀,恭天地神祗。吉时既到,红烛高烧,上香献爵,跪拜,虔诚祝祷,船上众船员跪拜如仪。礼成,请“菩萨”上船,引路灯笼挂在船头,以驱邪保平安。接着请民间文艺表演队表演节目,午后开始演“出洋戏”。庙会期间,村民招亲致友,宾朋盈门,人流如潮。庙里拥得水泄不通,村里一片欢乐祥和。 

     三月二十三日趁良辰吉日,顺风顺水,渔船出海。船埠上人头攒动,为扬帆出海的亲人祝福送行。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在开船号声中渔船鼓棹扬帆出海。整个仪式神圣而虔诚,深切地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敬畏之情。 

     “谢洋节”。每年黄鱼汛结束,渔船平安归来,大约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三。为感恩大海,感恩神灵,演戏庆丰收、庆平安,在庙里上演 “谢洋戏”或“还愿戏”。由高产渔船出资包演,盛时连演七天七夜,为争取荣誉,各渔船船主往往选聘优良戏班以博取众人欢心。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在石浦东门岛相当热火,代代相传。为提升活动品位,东门岛民间自发组织举行了二○○三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谢洋妈祖赛会”和二○○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辰开洋典礼”,这两次活动是民俗活动的创造性大荟萃。除祭祀、民间文化艺术表演、演戏外,还有踩街、妈祖金身上船绕石浦港、东门岛巡游一周和妈祖坐像沿东门沿港路、石浦渔港路巡游,其间鱼灯、马灯、抬阁、龙灯、船鼓等民间表演队都参加表演。其规模、其形式、其影响,前所未有。 

渔民开洋、谢洋节是象山渔民在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在长期耕海牧鱼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祭祀对象的多元性。由于渔民对海洋神灵信仰的普遍性和宽广的泛神空间,而同时信奉众多神灵。他们所祭祀的对象,一是由于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未知,而产生的神化对象;二是戚老爷、关老爷、鱼师大帝、城隍老爷等历代历史人物。 

     活动形式、内容的丰富性。开洋、谢洋节活动有各庙各渔船的祭祀活动;还有来自象山各地的鱼灯队、马灯队、抬阁、百兽灯队等民间文艺队的表演;还有越剧、绍剧、宁海平调、乱弹等戏剧表演。 

     祭祀目的惟一性。渔民们面对各路“神灵”“魂魄”所诉说的无非是两大目的:一是人身安全,二是捕捞丰收。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的“多元性”的特征是沿海祭祀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当地现存祭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象山人民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使大量的原始祭祀礼仪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在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中被保留下来,被中日民俗专家认为是中国沿海比较有代表性的祭祀现存。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不仅对中国沿海地区祭祀历史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在民俗学、中日文化交流史等方面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活动是当地群众在历史上精神寄托的认同纽带。通过活动,给人们一种心理上的战胜灾难的信念和勇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渔民出海劳作时的自信心和精神力量。同时对活跃渔村文化生活,繁荣渔文化创作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中也涌现出一批民间表演艺术精品,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骨干。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