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8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在地球的北方,在嫩科尔沁草原的东部,有一个地方叫查干淖尔。冬季,放眼望去,白碱土干涸在茫茫的原野上,裸露的土层被风雕刻成一道道的沟岔。冬天的枯黄的草在寒风中抖动,透过苍凉的土,远方是一片巨大的冰面……

     厚厚的冰原上,风又随时把雪刮起来,如烟一般弥漫在远方。 

     在这种寒冷的岁月中,东北人是不太想出屋了。他们守着火盆,坐在暖呼呼的火炕上,手捏着小酒壶,吱吱地喝着老酒,等待着严冬过去,春暖花开,南雁归来。

     而在查干淖尔风雪弥漫的村落,在白雪没膝的冰道上,在寒风刺骨的旷野里,却奔走着一个个东北汉子。他们有的牵着马,有的背着网,有的拖着爬犁,有的扛着冰镩,呼喊着朝那茫茫的冰川走去……

当地人说,是去打鱼,又叫冬捕。

打鱼一般不都是在夏天吗?江河之水轻轻地流动,捕鱼人乘船而去,高高抛网,迅速落下,将水中的鱼儿捕住。那么在这样寒冷的气候里,怎么能捕鱼呢……

     在大雪和寒风里,查干淖尔男人笑了。

     这时他们往往会热忱地邀上你,一块去参与他们神奇的冬捕……

    厚雪像大海的波浪,在荒野之上寒冷地起伏。查干淖尔东北汉子却在冰上跳起“祭网”舞步。他们嘴里欢快地喊着:“网啊,该醒醒啦,到你大显身手的时日啦。走吧,我们一起出发。等捕捞到一车车又大又肥、又鲜又嫩的冬鱼,我们再来祭祀你,网神……" 

     冰面上,网把头已领着年轻的渔夫们用闪亮的冰镩在冰面上凿开了一个个网洞,上百米长的冬捕大网正缓缓地投入到厚厚冰层下的寒水中。那边,绞网纲的马轮在浑身结着白霜的马儿转圈儿奔跑中“吱吱”响着,五百米长的大网绳,缓缓地卷在马轮轴上。

     拖网的小伙子们不停地挥着扒杆,协助马轮转力用扒杆拖绳拽网。出水的冬网,升腾着???鞯乃?气,烟一样飞落到人们的衣服和衣帽子上,甚至查干淖尔东北捕鱼人的眉毛和胡子上都立刻结挂了厚厚的白霜。

随着绞网马轮“吱吱”歌唱,夕阳在灰茫茫的原野尽头落下,无数的肥鱼蹦跳着窜出冰眼,在血红的夕阳余晖中翻滚。这时忙坏了捕鱼的渔夫。

     健壮的查干淖尔捕鱼能手使大捕罗网子,不停地将一条条大鱼捕起,抛在冰冻的雪面上,偌大的冬捕现场转眼间就堆起一座座鱼山鱼垛……

     查干淖尔冬捕已有久远的岁月了。查干淖尔为蒙语,意为白色的湖泊,从前人们称它们“海子”,现在仍然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在今天吉林省西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就是北纬450930东经1240334的位置上。查干淖尔是今人的称呼,历史上,宋辽时称之为“大水泊”或“大鱼泊”。北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说:“大水泊是鸭雁生育之处。大水泊周围三百里。”到明代,这片大水被称为“拜布尔察罕大泊”(也称“白马儿大泊”)。湖水面积四万公顷,蓄水七亿立方米,是发源于大兴安岭得福特勒罕山北麓的霍林河末端的堰塞湖泊,它靠四季的雨雪、汇各处的水源而形成。

     历史上,查干淖尔同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达来湖和现俄罗斯境内有一大部分的贝加尔湖一同构成了地球的“肾”,调节着人类和地球北半部一切生灵的生存环境。

     在久远的历史岁月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其实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结果。人类保护了自然,自然也容纳了人的存在。从前,生活在嫩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不食鱼,而且还保护“水”。小孩子在草原上放牧,不但不许牛羊在水中撒尿,人也不许。大人常常告诉孩子,千万别往湖泊江河中撒尿,不然惹怒了水神,草原会有灾难。善良的老人其实是把草原人保护自然的意识巧妙地传承给了后代。这是生活在查干淖尔一带的北方民族的一种生存能力,也是一种生存品质。

     人和自然与共的生存品质,其实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生存历程之中就是创造了优质的生存环境,于是,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把包括查干淖尔在内的一片土地按自然原色,奇迹般地保护下来。

     被草甸和牧花深深包围着的查干淖尔,上百年间仿佛被人类遗忘了。它静静地躺在嫩科尔沁的怀抱里。这个庞大的湖泊周边长满了自然植物,水中的昆虫繁多,使鱼有了足够的天然食物。这儿的鱼夏天食水中的虫类;初秋,查干淖尔西岸的季风把大量的湖边草吹倒在水中,鱼们便食水中的草籽为生,这便构成了这儿鱼儿的独特肉质,使这儿的鱼味鲜而不腻,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自然的气息。

查干淖尔简直是一处鱼类天然生存的神奇水域,这是和它的风向有关。查干淖尔风向是和它西北部的台地有关。

     在如今乾安县境内的陈字井、黄字井、天字井等处,地势明显高出东岸。这儿秋季多刮西北季风,正好把成熟的草籽通过季风带入湖心,自然养育着水中的鱼类。而新庙和青山头一带地势偏平,生长着荷花、菱角一类植物,这是鱼儿喜欢吃的。夏秋时节,诸多的大鱼喜欢在这一带活动。鱼儿有了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这儿便成了它们生存的自由王国。查干淖尔的奇特鱼类曾经有上百种之多,什么鲤鱼、鲫鱼、草根、鲢鱼、麻鲢、熬鱼、鳟鱼、狗鱼、胖头、牛尾巴、嘎牙子、白鱼、串丁子等等,真可谓“三花五罗十八丁”样样俱全。由于草甸水道连通了嫩江,还有三五百斤以上的大鲟鳇呢!

    食鱼习俗在中国北方最早始于汉人。清顺治王朝至乾隆王朝的100多年间,庞大的乾隆盛世使中原人口剧增而土地却无以可增,加之中原连年的自然灾害,数以百万计的农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用他们的双腿走出山海关,到北方寻找土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闯关东”阶段。这时的蒙古王爷和朝廷再也无法控制百姓谋生的脚步,只好开“丈荒”、“放荒”,称之为“借地养民”。接着朝廷不得不颁发了《辽东招民开垦例》,诸多汉民从此走进了嫩科尔沁草原,在前郭尔罗斯的查干淖尔生活下来。

当汉民的锹镐和犁杖翻开黑油油的泥土同时,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也得到了开发,世人第一次有吃惊的目光注意到草原上闪闪发光的明珠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