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三汇彩亭会

http://www.cnair.com 2013-09-16 16:54:28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渠县三汇彩亭会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6日,记者来到了彩亭之乡――三江(州河、巴河、渠江)交汇地的渠县三汇镇,采访了彩亭第七代传承人王安大,第八代传承人陈清安,听他们讲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渠县三汇彩亭经久不衰的悠悠历程。



  两百年的历史渊源



  渠县三汇彩亭会是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每年农历3月16日至18日在三汇镇街道和码头进行表演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亭为主要内容,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年。



  三汇彩亭会的形成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始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



  公元前314年的渠县三汇地理位置优越,商贸繁荣,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三汇镇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三汇商埠热闹的码头,各帮派势力争名逐利,都以文化崭露头角,每年除了官办的祭祀与节庆外,民间推船的、行医的、经商的以及各种庙会如王爷会、药王会、三圣会、土地会等10余种,加上民间传统节日,像赛马、舞狮、说书、演戏、拉旱船、踩高跷等文艺表演,争奇斗艳。至清初,三汇就产生了亭子会。初由居民自动组织,自备穿戴,自筹资金,于3月15日抬彩亭。随后行帮商会集工匠之精华,专攻彩亭技艺,并定于每年3月16日――18日举办“彩亭会”,以后便逐步形成了民间固定的传统民俗活动。



  三汇镇艺术中心主任廖瑞告诉记者,人们抬着三圣娘娘与土祖爷出行游街,并敬衣袍、献彩亭,祈求送子娘娘赐予男孩,痘母、麻母娘娘消灾免难。尔后,改为抬着小孩子出行游街。



  20世纪60―70年代时,三汇彩亭会曾停办过一段时间。1982年恢复彩亭会,由工商企业或民间团体主办,群众广泛参与,成为川东北一带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节目。在所反映的内容上,彩亭表演形式多样,有从中国历代优秀文化中提炼的人物、情节,如《单刀会》、《古城会》、《岳母刺字》等;还有从现代生活中提炼的人物、情节,如《刘胡兰》、《白毛女》、《文明新风》、《深化改革》等,古今作品40余台。



  三汇彩亭还多次走出三汇,赴省、市、县表演,全国各地媒体广为宣传报道,三汇镇也因彩亭会而闻名。三汇彩亭参加过的盛会有:1989年的达川地区川陕鄂八地市文化物资交流会;1992年的四川省委春节团拜会;1998年、2001年、2005年的达州市“巴山艺术节”广场文艺演出;2005年8月的雅安“旅发”大会表演……三汇彩亭所到之处,吸引数万观众沿街驻足观看,无不为之惊叹。



  三汇彩亭是一个从开始构思创意、平面设计、设置机巧、构造平台、制作服饰、挑选演员及脚力、演练步伐至表演结束,融技艺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过程。一直陪同记者采访的三汇镇副镇长张安清分管镇上的文化,对三汇彩亭也颇有感情,她说,这些传承人都是义务扎彩亭,他们就是凭着对彩亭的热爱做这项工作的。记者好奇地问陈清安,你们没有其他爱好吗?陈清安呵呵地笑了,憨厚地说:“我们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喜欢扎彩亭。”



  多种文化融为一体



  王安大是第七代传承人,今年已有73岁了。提起彩亭,王安大老人精神抖擞,他神采奕奕地给记者讲述道,他从小就喜欢扎彩亭,看见长辈们在扎彩亭,他就在一旁细心观察,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成了手艺最全面的一位传承老艺人。扎亭子的关键技术是密而不宣的,老一代艺人对传承人进行“口传心授”,来保证彩亭艺术的承传与发展。



  据了解,从筹划、设计、到正式抬彩亭,需组织者、设计者、工匠艺人及其他人员为此忙碌1个月时间。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中心,竖立一根经过特殊锻打的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曲折有致,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层叠3―5层,通高8―10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游乐码头”,6名脚夫齐步慢行,亭上儿童舞袖摆手,翻转滚动,其宽松的服饰掩住支架,凸显“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亭子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观众牵魂撩魄,惊叹不已。在欢快的耍锣声中,彩灯彩旗开路,众人拉动旱船,滑稽诙谐的抬总爷随后,接着是几台彩亭闪亮登场,而亭子周围簇拥着数种川东民间文艺表演,众星拱月。庞大的表演队伍以及追随彩亭的人流使彩亭会隆重热烈。



  看到亭子晃悠,小孩子在上面翻转,观众不禁为彩亭上的小孩子的安危捏了一把汗。廖瑞说,扎彩亭时,艺人把各方面的安全因素都是考虑进去了的,不存在危险。据透露,每到彩亭会,人们都争着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亭子坐一坐,要想当小演员有时还要走“后门”才当得上呢!



  三汇彩亭路在何方



  三汇彩亭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目前正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境地。由于人才培养困难,而且没有稳定的传承机制,三汇彩亭后继乏人。据了解,目前,彩亭艺人年龄普遍是5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青年人较少。另外,彩亭器材、道具、服装、曲目以及加工工具等方面的保存没有专门的陈列室和人员加以保管和维护,历届彩亭会的器材、道具、服装保管零乱或不断丢失,也不利于对彩亭艺术的研究与继承。且经费不足也是彩亭艺术濒临绝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三汇彩亭虽然存在着这些特殊问题,但仍是目前保存较好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这与当地三汇镇政府、渠县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三汇镇政府成立了“三汇彩亭研究会”,作为三汇彩亭会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专门组织;县财政根据实际需要,曾多次拨款支持三汇彩亭,对三汇彩亭会的举办及保护工作也给予了适当的扶持。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