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昌城
中文名称: 昌昌城(考古地区)
英文名称: Chan Chan Archaeological Zone
国家: 秘鲁
所属洲: 南美洲
批准时间: 1986
批准标准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届会议报告,1986年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届会议报告。
介绍
昌昌城建立于公元12世纪,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土砖城,那里的人们在远古时代就用黄金装饰建筑物,那里还盛传有些用贵金属制作的植物。
秘鲁位于安第斯山麓与太平洋之间,在其狭窄的沿海地区并没有石头这一自然资源,所以土砖便是人们造房的材料,所谓土砖即把泥土在太阳下烤干后制成的砖。而昌昌便是用这种土砖建筑造起来的是一个巨大古城的遗迹所在。
这古城曾是人口众多,强盛而富有的奇穆帝国之都。奇穆帝国的缰土就是从占地约16平方公里的昌昌开始的,随后向沿海地区伸展966公里。
据信,这个民族是从12世纪,强大的蒂亚瓦纳科衰落之后,才开始兴起。这个民族有很出色的建造者和工程师,他们还是金属制品的能工巧匠(若没有当地人民的聪明才干,昌昌一个如此严重缺水之城,难以幸存)。
城里一些主要的建筑群,都用是用各种不同开头的土砖所造,看上去简单朴实。但在另一些重要的建筑物上,有饰有金箔嵌在泥土墙面上的装饰图案。可惜的是那些最珍贵的东西已流失多年(今天还在传说,昌昌城的有些花园里,曾有过一些植物是用黄金制作出来的)。
关于昌昌城的建立,传说有个名叫内依姆拉普的人,从海上来到此地,建立起一座城市,此后他又往西去了。又传说这城与一条龙有关,而这条龙则创造了太阳与月亮。这种种传说与神话未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但明显的是奇穆帝国具有发展社会团体的强烈意识。在昌昌城里许多不同地区都出现排列成矩形的各种建筑物,这无疑是逻辑与秩序的象征。
昌昌城的中心是庙宇般的查珠第城堡,有一个至今保存特别完好的议事厅。24个座席围着矩形庭院的土墙,看上去很像是个进行辩论会议厅。此厅内部传声效果不同寻堂,坐在不同座位上的人哪怕用低声轻轻说话,都能被听得很清楚(这种传声效果,至今仍能得以体现)。一些建筑,其中也包括这个议事厅,周围都修筑了防御性的土围墙。除此而外,周围还有巴拉科斯水库、一些居住区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平台等。查珠第堡似乎是昌昌城内十来个分散的建筑群中的一个。它们中有些建筑外面的围墙高达9.1米。
在其他一些有趣的建筑物中,更突出的是:赫瓦卡・艾斯米拉达(绿宝石庙)和赫瓦卡・阿克欧爱丽斯(彩虹庙)。前者是1923年才被发现的。此后两年曾遭暴雨的摧残。该庙宇是金字塔形状的,有两个寺院平台,周围有珍贵的浮雕,雕的是海底生物与鱼类。另一座塔形寺庙是彩虹庙,周围高墙环抱,墙上精心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庙宇的名字同样使人联想起龙或者蛇一般的生物)。
在离特鲁希略不远处,在莫切河附近,人们传说那儿的神先创造了太阳与月亮,然后又创建了昌昌与这些金字塔形状的寺庙。太阳寺似乎更早于奇穆帝国,它属于莫奇卡人所有。据说是公元6世纪的产物。但也有些权威人士称,它建于此后200―300年间。结构是庞大的砖坯建筑,占地140平方米,在23米高处为一平台,平台高18米。月亮寺较近,也建于同时代。建筑学家认为两个寺庙是一个整体,很可能与葬祭有关。此外,还发现一个很大的墓地,那里曾有一些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月亮寺以其壁画著称。有些画的是兵器,如盔甲、武器等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莫奇卡陶器上也能见到,这一点更证实了这些寺庙是属于公元6世纪的建筑物。
评价:
昌昌城是奇穆王国的首都,十五世纪是该国的鼎盛时期,不久即被印加帝国吞没。这个哥伦布前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的规划,反映了其严格的政治和社会策略, 城市划分为九个“城堡”或者“宫殿”,都是独立的单位。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