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巴米扬谷的历史遗址向世人展示了从公元1世纪到13世纪期间以古代巴克蒂阿里族的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和宗教的发展。
从其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艺术中的干达拉流派( Gandhara school )是如何在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及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片保护区汇集了大量佛教寺院、庙宇,也保存有伊斯兰教时期的防御建筑。
它同时也见证了发生在2001年3月份的,震惊世界的塔利班组织对两尊著名的大佛像进行无情摧残的暴行。
简介:
随着巨大的爆破声,顷刻间,具有1500年历史、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化为一堆碎片。
中亚国家阿富汗内战20年,饱经战火沧桑。远处的兴都库什山默默地守望着终于恢复了和平的首都――喀布尔。兴都库什山脉横贯阿富汗中部。周围5千多米高的群峰环抱中,坐落着巴米扬山谷石窟群。无数的石窟造像开凿在断崖绝壁上。公元6世纪以后,渗透到阿富汗大地的佛教文化,将巴米扬装点得绚丽多彩。
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求法时途径巴米扬。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详细记录了这里众多的佛教寺院及精美的佛像。然而,玄奘所见到的“金光闪耀”的巨大石佛,如今,却只能通过照片和映像来缅怀了。
巴米扬大佛被炸毁的消息,使全世界陷入震惊和深深的悲哀之中。 “决不能让悲剧重演!”世界遗产委员会强烈呼吁“保护战争中的文化遗产”。作为其象征,2003年,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及考古遗迹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到巴米扬,需要在山路行驶7个小时。从前唐玄奘去印度取经走的就是这条路。山路上的一木一石一定还记得当年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一位孤独跋涉的勇敢者。曾经是佛教王国之都的巴米扬,现在却是一片荒凉。内战时期,这里不仅未能免于战火摧残,而且还成了激战的战场。断崖上的石窟群,静静地俯瞰着荒芜的村庄。
海拔2500米,绿意盎然的巴米扬山谷。公元7世纪,唐玄奘途经此地时,这里就已经是一个有着几千僧侣、繁荣兴旺的佛教王国。在这俯瞰古都的绝壁上,开凿的石窟长达1.3公里。古代巴米扬人总共开凿了多少石窟已无从考证。仅现存的石窟就达750多座。
西大佛就曾经矗立在这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立佛,高55米。2001年3月,受到国际社会经济制裁、外交陷于孤立的塔利班政权,不顾国际社会的一再呼吁,强行炸毁了大佛。
内战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团来到巴米扬,对大佛的被毁状况进行了紧急调查。曾经探讨过修复的可行性,但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于是,在被登录为世界遗产的同时,巴米扬还被列入了“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这是东大佛的佛龛。 雕凿在这里的高38米的大佛也被炸毁了。佛龛里那些奇妙优美的天井画也随着爆炸一同消失了。从这幅驰骋天空的太阳神的壁画中,可以看出伊朗拜火教和希腊文化的影响。东大佛的佛龛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由于断崖上埋着地雷,人们无法靠近它,更无法对其进行加固保护。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团,在这个D1洞窟中,奇迹般地发现了幸免于难的壁画。这里描绘的似乎是一位供奉者。那轮廓鲜明的相貌,显示出与伊朗民族血缘上的密切联系。
这是巴米扬地区现存壁画中可以看清人物表情的珍贵画面。
据推断,大约从公元9世纪开始,巴米扬地区反对偶像崇拜的势力不断强大,这些佛像和壁画的脸部和眼睛都因此遭到毁坏。
这里是巴米扬盆地西端的弗拉蒂河谷。这条曾经为古代王国带来繁荣的河流,过去与现在没有任何改变。弗拉蒂河谷也开凿有石窟,大约有30多个。不过,这些石窟中大量的壁画也被盗走了
重创下的首都喀布尔,是一片废墟。原来宫殿所在的新市区,也已面目全非。位于新市区的国家博物馆有10万件收藏品。战争中博物馆的文物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博物馆馆长说: “从1992年开始,市内变成了激战的战场,连我们也无法接近博物馆了。结果,70%的收藏品遭到了破坏和抢劫” 这个箱子里装的是阿富汗的“文物难民”。这个“宙斯神像的左脚”是喀布尔博物馆的收藏品之一这是阿富汗特有的肩部有火焰纹的佛像。人们在想象,巴米扬的大佛是不是也有这种火焰纹呢?
文明的交汇点――阿富汗。因为战争,阿富汗珍贵的文物大量流失到国外。仅在日本就陆续发现了100多件。目前这些文物作为“难民”受到保护,待日后归还给阿富汗。村子的长老说:“祖先告诉我们说,这里的大佛是一家人。西大佛是父亲,第二大的东大佛是母亲,他们之间的小佛像是他们的儿女。所以,当佛陀到爆破时,我们的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悲哀。”人们世世代代守护下来的遗产,因为战争,霎那间化为一片废墟。
也许,巴米扬的大佛们正是要以自己的粉身碎骨,来唤醒人类:
珍惜过去,珍惜历史,杜绝愚昧。
新闻表情